蒋多: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下)|讲坛文字稿
时间:2023-09-25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408


本文整理自由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办,凯途心理承办的让爱恰到好处—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讲坛上,蒋多老师所做的分享内容,节选精彩内容以飨读者,版权所有,严禁摘抄、转载,侵权必究!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父母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类型等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部分家庭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误区,例如:重视读书学习,轻视劳动及其他课余活动;重视物质上的满足,轻视金钱消费引导;重视溺爱保护,轻视独立自理能力、轻视心理健康等。面对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误区,家长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转变“成绩至上”的观念,关注孩子和谐、积极人格的全面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深圳大学副研究员蒋多老师,在让爱恰到好处—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讲坛上,就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展开了生动的分享。


01


阿德勒家庭顺位理论


我们今天要讲就是关于阿德勒的家庭排序对于人格影响的观点。就是说孩子在家里面排老几那么对于他的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塑造都是有作用的。


我们现在三胎也放开,那么这个作用影响其实也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比方说我们按照家庭排序来看,最开始出生的孩子就是老大,在阿德勒看来老大是需要经过一段这个心理调试,要么自己调整,要么在父母的引导下调整。就是说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以前,其实是独生子女,在弟弟妹妹出生以后就不是独生子女了,这个其实心理落差还是有的。


所以父母需要帮助老大去调整,而这会对于老大的人格带来什么影响呢?比方说提高他的责任心,提高他权威感,能够帮助老大在学业上、职场上获得很大的空间。再加上因为他要协助来抚养弟弟妹妹,能够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如果说在这个阶段父母引导不太好,那么他自然而然的排斥自己的那些弟弟妹妹,久而久之他就会发展出一些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呢?比方说表现出这种问题儿童那些特征对吧,离经叛道、神经症,甚至抽烟酗酒等不良的这种行为。


老二出生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一个了,所以他肯定不是独生子女,他体验不到这种独生子女的那种状态,那么这会给他带来竞争意识的增强,这种增强甚至有些时候他为了争过老大他还会去冒一些险。


那么最小的一个,按我们中国的这个文化来看,就是这个老幺,最小的幼子女有些什么特点呢?老妖出生的时候前面哥哥姐姐都有了,他会成为全家关注的这样的一个宝贝,全家都会非常非常的宠爱他,他前面有爸爸妈妈有哥哥姐姐,他会积累非常非常多的资源。在这种多子女的家庭里面,老幺的发展有些甚至会超过老大。


但是如果说他没有被培养好,就很容易懒散以及依赖性非常强。


如果家里有4个、5个孩子,那么排在中间的这些孩子,阿德勒说排在中间的孩子一般都显得比较的可怜,还有的会形成讨好型的人格。


5.jpg


02
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孩子大量的时间会在校园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度过。那么这个时候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人际关系等等对人格的影响作用会非常的大。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一共划分为了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要解决的一个议题。埃里克森说你如果这个阶段的问题解决好的话就可以获得一个积极的人格属性,你集齐了8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的积极的人格特质,相当于集齐了8个人格积极的人格属性,也就是说你最终就能够获得这样的健全的人格。


我们简单的来看一下这8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差不多到2岁的样子,这个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基本信任对于基本不信任的问题。按我们的俗话来说其实这个阶段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感的问题。


那么在第二个阶段,1岁半到2岁,孩子逐渐的出现了

自我意识,那么在自我意识出现以后就会出现一定的这种自主感,那么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短暂的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会走了,他会去探索一下周围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如果说在这个阶段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自发的

主动的探索的行为横加干涉的话,他就会出现怀疑、羞愧,我是不是没有能力来探索这个世界?他会怀疑自己的这样的一个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去探索一下周围的这个世界,这样的话能够让孩子有一定的意志力。


第三个阶段在埃里克森看来,其实是前面一个阶段的延续。主动感变得更强了,自发主动的这种去探索世界,发展出了一种主动自发的想象。


第四个阶段,孩子开始上小学了,那么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的任务是要学知识,同时还要利用已经学会的这样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如果说这个工作能够完成的很好的话,孩子就能够发展出胜任这样的一种积极特质。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或者老师他对于这个孩子的这个要求提的过高,目标定的过高的时候,这个孩子因为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出现自卑。


第五个阶段也就是这个家庭生活里面最头痛的一个阶段,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这个很多父母也是蛮头痛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关注自我,开始想我未来要做什么,我要为未来做的那个事情现在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他开始思考很多关于自我的问题,开始宣告自己人格的一个独立,脱离自己父母约束和这个掌控。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能够解决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尤其是这个父母还能够协助他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话,最后就能形成忠诚的品质。


到了18-25岁成年以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亲密感对于孤独。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异性关系,开始组成家庭,那么在第七个阶段就是说在25-60岁,也就是工作直到退休的这样的一个阶段,要解决生产对于停滞的问题。


那么人在退休以后,就是说老年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自我调整对于绝望的这样的一个矛盾冲突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每个个体都会回顾自己的一生,要看一下前面几个阶段的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不好,这一辈子过得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要顺应这样的规律,在每个阶段去做正确的事情,健全人格自然就来了。


6.jpg


03
挫折教育与生命教育


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我们怎么样来开展挫折教育?


第一个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去归因。比方说今天没考好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考好,要有合理正确的归因。


第二个就是要积极的去看待这个挫折,有些时候挫折不见得是坏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这样的利益

甚至是财富。


第三个就是说我们要拒绝孩子去用一些极端错误的这样的方式去解决我们的挫折问题,比方说自伤甚至是自杀的这种方式,而是我们要用一些积极的这种方式来应对。


最后一个就是生命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去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与敬畏别人的生命。


这种死亡的这样的一个概念从我们孩子大概4岁的时候,有些还早的话3岁多就开始探索死亡的这种概念了。


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开展这样的生命教育?一般来说我们是分这个年龄段来开展会比较好一些,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自己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要顺应这样的规律。


4到7岁,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这个存在哪些危险因素,要提高安全的意识。比方说夏天一般来说各大中小学幼儿园都会引导孩子远离池塘等有水的地方,这就是培养安全意识。还要培养性方面的安全意识,身体哪些部位是能够碰的,哪些部位是别人不能碰的这些都要跟我们的孩子去讲。


7-13岁的时候,我们要用一些科学的这种方法去看待死亡。家里养点花呀养点草啊,养点小动物,帮助孩子知道生命的一个过程与轮回。例如花养死了,花会成为一种肥料去滋养其它的这样的植物,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看待这样的生命的轮回,去看待死亡。


那么更大一点的孩子,13到18岁,抽象思维的这个能力已经发展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去探讨一些生命的意义,怎么样能够活得更加有意义一些,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出彩一些。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01101129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