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时间:2023-10-10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485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需要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此外,33.4%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心理依赖。

1.jpg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png
孩子患上心理疾病有什么表现?


作为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分辨孩子的心理状态。


当孩子出现以下异常信号时,家长及老师需要警惕:

  • 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 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 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 学业变化。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 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老师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重大信号,需要更加注意:

  • 自伤,在手臂上发现有划痕。

  • 流露轻生的念头,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

  • 沉默少语、学习差,喜欢独处,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

  • 易哭泣、敏感、脆弱。

  • 易冲动、打架、斗殴。

  • 经常迟到、请假、厌学。

  • 对考试极度恐惧的人。

  • 经常患病,今天肚子痛,明天头痛;或者患有长期慢性病,哮喘、慢性胃炎、肠炎等疾病。

  • 自卑、自我评价低。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的状况各不相同,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对某件事物或场所明显回避、失眠、食欲与进食行为异常等明显得情绪行为异常,或者与之前的行为表现有严重差异,就应及时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求助。


2.png
家长如何防范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1、亲子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并提供支持和理解。父母有效的陪伴和情感关注对孩子至关重要;


2、学习相关知识: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父母养育方式、亲子沟通以及和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相关的科普书,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遇到问题处理不至于无从下手。



2.jpg


2.png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时,周围的人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对方。


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和谐友好地相处?


3.jpg

  • 多理解

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要不断地尝试多理解他们。


4.jpg
  • 多倾听

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5.jpg

  • 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6.jpg

  • 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单独待会儿,我们就要在约定安全后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发泄,我们就要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7.jpg

  • 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

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下,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异于日常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


没有专业的患者病情评估和医师指导,不应强行带患者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


8.jpg
  • 不指责

抑郁症患者最害怕被贴上不努力、不负责、不认真、不坚持等标签。不要说“这算个什么事儿”“人家的处境比你还难,也没有抑郁”。



  • 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要患病。

9.jpg

  • 不战战兢兢地对待

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


10.jpg
  • 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来源:深圳卫健委等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01101129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在线客服系统